2026年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2026年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一 实验室简介
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Geodesy, SKLPG)是国家在大地测量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部署的重要研究平台,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实验室面向北斗等导航系统和水下的精密定位国家需求,揭示基于精细重力场模型的地球形变与自转时变机制,解决多场源(重力场、地磁、地形、洋流)融合的智能定位技术,创立自主可控的毫米级大地测量基准体系,实现无源导航核心技术的突破,打造精密测地与定位人才培养高地。打通“精密大地测量理论方法—多传感器硬件设备—多源融合智能定位软件系统—应用技术”的全链条,持续提升大地测量与定位的精密化与动态化能力,支撑泛在稳健定位能力,满足国家战略中的准确位置需求。
二 开放基金课题资助项目类型及范围:
实验室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方面具有创新性及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2026年计划资助项目15-20项,每项资助强度4-5万,项目周期为2年。2026年度在以下4个领域设立开放基金:
1、地球物理场时变动力理论
实验室将围绕复杂地球形变研究的关键问题,发挥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和高压矿物物理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地球形变野外观测与数据分析-正演反演理论方法-高压实验的综合研究,获得地球内部动力过程及圈层耦合作用的深入认识,服务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基准的自主建设与维持。
2、基于自主地球自转参数模型的动态大地测量基准体系
联合全球高程、重力、地形、地质、物理海洋、GNSS等观测资料,构建超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地球运动与形变系统模型,提供地球自转、椭率等时变参数和实时预报,结合地球三维动力学模型,建立高分辨率的空间基准与地球参考框架,服务于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3、海域高分辨率重力场模型与重力梯度测量技术
深入开展全球海面高、海洋重力场、重力梯度场、海底地形信息及其时变特征的精细建模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突破多源大地测量和海洋观测构建全球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精细模型的理论与技术难题,创新多系统卫星任务和航空/船测数据处理理论与融合关键技术,提供精准可靠的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信息,拓展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精细模型应用研究。
4、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交叉研究中的新现象、新理论、新方法
量子陀螺和重力仪的原理、方法及地学应用;光子精密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及应用;空间影像测量与大数据分析理论方法;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波动过程的相互作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研究。
三 申请程序
凡申请资助者须填写并提交《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签字盖章后的PDF电子版1份发送至实验室邮件,同时,申请人必须与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一个固定成员合作(实验室人员为主要参加者之一)。申请书收到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8日。
联系电话:027- 86783841 电子邮件:sklpg@apm.ac.cn
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09月30日
通知公告